企研所特別演講-林口長庚肝臟科
謝彝中主治醫師『肝膽腸胃臨床決策衝突問題』
企管所 張智揚同學
企研所於 103 年 1 月 10 日邀請了林口長庚醫院肝臟科的主治醫師謝彝中醫師前來演講,講題是「肝膽腸胃臨床決策衝突問題」,謝醫師透過講解 C 型肝炎治療決策問題為演講的主軸。
全球至少一億八千萬人感染 C 型肝炎,而在台灣平均盛行率為 4.4%,估計全台有 423,283 人感染 C 型肝炎。大多數感染 C 型肝炎的病患約有 55~89% 為慢性病,除非到了末期,不然通常是沒有症狀的;而即使 ALT 指數為正常不代表沒有感染 C 型肝炎,若沒有治癒,在二十年後約有 25% 的病患會有肝硬化情況發生。謝醫師建議即使只有一點纖維化的發生,也應該進行治療。
C 型肝炎治療的最終目標是永久消滅病毒,希望病患能夠成為持續病毒學反應者 ( 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der,SVR ),所謂的持續病毒學反應者是指治療完成之後在 24 周後仍未測到病毒,即表示痊癒,SVR 者在 2~4 年後有 99% 以上的人仍未偵測到 C 型肝炎病毒,所以醫師通常會將治療的目標設為達到持續病毒學反應者。相較於 20 世紀時,2000 年後治療已經更加精良改善,過去使用的干擾素 ( IFN ) 得到改良,長效型干擾素 ( Peg-IFN ) 減少治療的頻率,以減輕不必要的成本及副作用,Peg-IFN 搭配雷巴威林 ( ribavirin,RBV ) 的合併治療為現在治療 C 型肝炎主要的方法,但是卻非所有人都可以接受治療後痊癒,有些人可能必須視情況不可以接受治療或中途停止治療。
一般 C 型肝炎患者在使用 PEG-IFN 和 ribavirin 時,會依其肝炎的基因型來決定治療的時間,C 型肝炎病毒主要有六種基因型,第一和二型在臺灣和歐美已開發國家較為常見。治療第一型有 29~52% 的人可達到 SVR,治療時間通常為 48 周,而第二、三型的患者有 79~84% 可達到 SVR,而一般治療時間為 24 周,在治療過程中醫師會參考病患的狀況再進一步判斷治療時間或者是否停治療,一般來說醫師會以治療效果的病毒動力學指標來評估患者,快速病毒學反應 ( rapid virologic response,RVR ) 以及早期病毒學反應 ( early virologic response,EVR ) 這兩種是目前評估病患在為常見的方法,快速病毒學反應是指在治療 4 週後檢驗不到 C 肝病毒時,就表示病患已經達到快速病毒學反應;而早期病毒學反應則是在治療 12 週後,檢驗病患 C 型肝炎病毒量比原病毒量低於百分之一,或者是未檢驗出病毒者,那麼病人就是已經達到早期病毒學反應。但若治療無法達到早期病毒學反應的病患,通常會難以達到 SVR,則可以開始考慮是否停止治療。
謝醫師表示在治療 C 型肝炎的過程中,所有病人都至少會有一個以上的副作用,約有 50% 以上的人會有類流感情況發生,如倦怠、頭痛、發燒、寒顫等,而有 20% 以上的人有精神病,如憂鬱、焦慮、失眠等,因此約有一成的病患會因治療的副作用而停止治療。另外,有以下症狀,如精神方面疾病、癲癇、懷孕、肝臟代償不全者,謝醫師並不建議治療。
整場演講讓非本科的學生,對於 C 型肝炎治療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希望藉由此次的演講,能激發我們將醫學與管理做整合的想法。
▲張錦特所長致贈禮品給謝彝中醫師 |
▲演講現場一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