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講座紀實:土地徵收與基本人權

 

文化講座紀實:土地徵收與基本人權

通識中心

  臺灣雖已解除戒嚴,回歸民主憲政,但是仍有許多相關制度沒有進行根本的變革,使得許多社會公理無法伸張正義。例如土地徵收問題,改革至今,依舊浮濫,使得許多土地和房屋所有權人,遭受到不當的侵害,被剝奪了基本的憲法保障。因而引發龐大民怨,導致激烈抗爭及衝突情事屢見不鮮,釀成嚴重的社會問題。這個現象,亟待政府及社會各界重視,並早日予以匡正。本校於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下辦理文化講座系列演講,特別邀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徐世榮教授主講「土地徵收與基本人權」,由本中心陳麗如助理教授擔任主持人,一同帶領師生們探究這個近年引發關注的土地徵收議題。

  徐世榮教授,美國德拉威爾大學都市事務與公共政策博士,現任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及第三部門研究中心主任,並擔任《台灣土地研究》、《土地經濟年刊》與《地理研究》的主編及編輯委員。曾獲國科會獎勵特殊優秀人才、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勵與中華民國第十一屆地政貢獻獎。研究專長為土地政策、規劃理論、都市計畫與第三部門。撰有〈揭開浮濫徵之謎〉、〈違背土地正義的濫權徵收土地淪為政府發展經濟的金雞母〉、〈八八風災與知識體系的新建構〉、〈歷史上臺灣原住民土地流失之政治經濟分析〉與〈土壤污染整治政策之探討〉等單篇論文,專書則有土地政策之政治經濟分析地政學術之補充論述》。

  首先,徐教授以攝影圖片介紹近年苗栗大埔、後龍灣寶、新竹二重埔與璞玉計畫及新北市八里港等土地徵收案的新聞事件。其中,苗栗大埔與後龍灣寶等地區的徵收案,分別和原先竹科竹南基地與後龍科學園區的建設發展有關;而新竹二重埔在徵收後,則被規劃改建為工業園區等,皆讓農民辛苦耕作的良田面臨即將消失的命運,影響層面甚大,甚至經過五任縣長仍原地懸宕。透過放映的投影片,一幕幕民間組織的抗爭行動、老弱農民堅毅的形象、抗議布條與宣傳冊上書寫的「承諾跳票」、「強取豪奪」及「土地正義:圈地惡法立即停止」等標語,皆可感受到農民對土地徵收行為的強烈不滿。

  徐教授接著指出近年臺灣土地徵收問題呈現浮濫且驚人的局面,可從歷史、財稅、政治與人權等因素作探討。就歷史因素而言:過往威權統治下,政府對土地政策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以財稅因素來說:經由土地使用計畫的變更,地方政府可增加收入與稅收,但這些計畫是要由一般徵收或區段徵收手段來予以實現。而政府視區段徵收為政府與民間合作的土地開發,經由區段徵收,地方政府可獲得龐大的可建築用地,未來則能夠以專案讓售或標售;因此,也浮現出政治的因素,地方派系及建商財團可透過將大量資本集中於土地中,並獲得龐大利益。執行土地徵收的過程中,必須具備嚴謹的前提要件,從《憲法》第15條:「人民之生存權、工作權及財產權,應予保障。」以及第23條也說「除為防止妨礙他人自由、避免緊急危難、維持社會秩序或增進公共利益所必要者外,不得以法律限制之。」也就是說,土地徵收需具備法律的依據,以必要性與比例性的前提為考量。若非不得已,則必須要有完全的補償。同時,徐教授也質疑現今各縣市所舉辦的土地徵收公聽會、協議價購及徵收審議的虛假性,並指出目前的土地徵收條例皆存在著相互牴觸的問題。

  他認為:「現行土地徵收根本沒有體現徵收所必備的前提要件,嚴重剝奪了人民於憲法上保障的基本人權,如財產權、生存權與工作權,並違背了土地倫理與正義,嚴重扭曲與窄化了土地的資產、環境生態與主觀認同的意涵,也就是權力擁有者對於缺乏權力者的掠奪!因此,現行的土地計畫及土地徵收欠缺正當性,應立即停止進行中的徵收案件,也應立即修正土地徵收條例及使用計畫相關法制。國家的進步與否,關鍵並非為浮誇的數字,而是基本人權的保障。」最後,徐教授也以「我的家是非賣品!我的家不賣」為口號,鼓勵在座師生關懷這片土地的議題。

  本次講座議題貼近時事,多位學生亦熱烈提出相關問題進行交流。同時,徐教授也應要求熱忱地提供講座投影片與篇章供給本校師生參考,為講座增添豐富的精神資糧!

主講人:徐世榮教授

講座現場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