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節硬化症之分子診斷與應用
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 朱大成副教授
結節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 TSC)是國內小兒神經內科及兒童醫學遺傳科門診最常遇到的神經遺傳疾病之一,國人的發生率約為九千分之一。此症患者常見的臨床特徵例如癲癇、皮膚上的脫色斑、缺陷瘤、心肌瘤、腦部白斑(經由電腦斷層掃描才可見 )、腎病變與智能障礙等,這些臨床徵狀並非此病症所特有,故除了依賴臨床醫師的經驗作出診斷外,實驗室所能提供的分子檢驗數據,實對臨床醫師對此症之正確診斷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目前已知位於第九對染色體上的 TSC1 基因與第十六對染色體上的 TSC2 基因若發生基因突變,會導致結節硬化症發生,而由於此疾病是體染色體顯性遺傳,只要對偶基因之一存在突變,即會造成疾病的發生。故此疾病更是需要診斷出基因的異常,以作為有家族史之夫妻進行計畫生育前考量之因素之一。比較棘手的是此二基因皆屬大型基因(分別有 23 個外顯子與 41 個外顯子),不若一般遺傳疾病基因較小較容易分析;再加上此病症有一特性:在患者體內常見自發性突變而致病,此與傳統遺傳性疾病由帶因者或己發病的父母遺傳給子代大不相同,所以不能說沒有此疾病的父母,一定不會生出有此疾病的小孩。因此,本人先前發展了以高解析度熱熔曲線方法來針對小兒科疑似結節硬化症之患者做 TSC1 及 TSC2 全基因的分子篩檢,再用傳統定序技術對可能有變異發生之位置加以確認,如此可大幅降低檢查費用。
隨著次世代定序技術的進步,本實驗室嘗試使用這類技術一次分析疑似患者體內此二基因之突變偵測。但侷限於目前此技術對於較大片段之删除型變異無法作檢出,因此,先前所發展的高解析度熱熔曲線方法仍有其存在必要,可補無法大片段刪除的不足。
因根據許多文獻指出,至少有 15% 的結節硬化症病人其 TSC1 與 TSC2 基因沒有突變發生,除進行 TSC1 及 TSC2 基因檢測仍適合對兒科或成年人施行,診斷上還是得仰賴醫師的臨床經驗。因此,在遺傳諮詢時的拿揑需要非常謹慎,以免引起病人家屬的誤解甚至法律糾紛。尤有甚者,即使在同一家族內不同個體帶有相同基因變異,其所展現臨床表徵大相逕庭者亦非罕見,故產前的分子診斷結節硬化症是否必要,仍有很大討論空間。
總而言之,次世代定序的技術提供了更經濟的方法來進行大型基因中突變的偵測,但因目前仍有其缺點待克服,在其床應用來到之前,仍有相當多的課題需要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