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齒顎矯正學會2009年度大會 顱顏口腔醫學研究所 黃烱興 所長 2009 年中華民國齒顎矯正學會年度大會,已於 12 月 12 日在高雄順利舉行。所長黃烱興教授率領所裡教師及研究生南下參與盛會,研究生們也在此時將學術成果以口頭報告方式向與會醫師分享,並參加本次大會舉辦的「年輕醫師口頭競賽」。 今年參賽的研究生有三位,分別為 由廖郁芳教授指導,碩一生王依靜同學,研究論文題目:A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ic study on genial tubercles; 由柯雯青教授指導,碩二生吳婷婷同學,研究論文題目:The prevalence of dental anomalies in cleft patients;由劉人文教授指導,碩二生謝育佳同學,其研究論文:以高效率上顎前引治療發育中三級咬合的時機 ( timing for effective maxillary orthopedic protraction in growing class III patients ),其中謝同學獲得論文競賽第一名,並代表我國參加明年韓國齒顎矯正學會大會之年輕醫師論文獎 競賽,其摘要如下: 高效率上顎前引使用交替式快速上顎擴張及收縮 ( alternative rapid maxillary expansion and constriction ) 合併口內上顎前引彈簧 ( intraoral maxillary protraction springs ) 治療發育中上顎不足之三級咬合,臨床研究已證實該方法比傳統療法更有效率;然而其使用的最佳時機仍有待釐清。本研究回顧 29 位接受過高效率上顎前引的病人,以 X 光測量上顎前引量,並分析上顎前引量於不同頸椎骨齡間之差異,以得知使用高效率上顎前引治療發育中三級咬合的最佳時機。研究結果顯示:上顎 ANS 及 A 點之前引量於頸椎骨齡第二期之病人可達 4.7 ± 0.9 mm 和 5.6 ± 1.0 mm,與頸椎骨齡第一期之病人 4.2 ± 1.0 mm 和 4.8 ± 1.3 mm 沒有統計上差異;但與頸椎骨齡第三至第四期病人之 2.6 ± 1.4 mm 和 3.1 ± 1.0 mm、與頸椎骨齡第五至第六期病人之 1.1 ± 1.7 mm 和 1.7 ± 2.0 mm 有統計上顯著意義。研究結果顯示:使用高效率上顎前引治療發育中三級咬合的最佳時機為頸椎骨齡第二期(青春期初期), 若於頸椎骨齡第三至第四期(青春期中期)治療效率將會降低,不建議於頸椎骨齡第五至第六期做治療。 大會於 12 月 13 日圓滿落幕,各地醫師的熱情參與及相互切磋,將為研究生帶來更多的學習及動力,長庚顱顏口腔醫學研究所的團隊,也將繼續以本所宗旨:整合顱顏口腔之臨床醫學與相關基礎醫學,致力提升顱顏口腔之研究、教學及醫療品質作為努力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