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口腔微生物相嗎?
微免科 陳怡原教授
近年來多項研究已證實口腔微生物相的組成與口腔健康息息相關。例如,若牙菌斑含大量具耐酸性之轉醣鏈球菌,蛀牙發生的機率較高;反之,若口腔微生物相含大量可以分解唾液尿素之唾液鏈球菌,則蛀牙發生的機率極低。不少研究也發現「健康」口腔微生物相的失調,也會影響寄主發炎反應,進而干係到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甚至腫瘤的發生。理論上,維持「健康」口腔微生物相,也就是說降低或移除具致病性微生物的存在,應可避免或降低局部或全身性的感染,但至今學界對如何調節口腔微生物相仍無具體的策略。此外,對於什麼因子可以影響我們的口腔微生物相,及個體間口腔微生物相的差異是由遺傳或環境因子而定,至今仍有相當多的討論。
2017 年 Gomez 團隊 (Cell Host & Microbe, 22:269) 分析同卵雙胞胎及異卵雙胞胎個體牙齦上微生物菌叢的成員,發現不同個體間微生物相的相似性會隨著共用宿主基因型而上升,暗示口腔菌叢具有「遺傳性」,但該研究也發現共同具有的菌叢並不包含可引發蛀牙的菌種,可見環境因子,如我們飲食的含糖量、口腔衛生習慣等等仍是影響口腔微生物相及是否會發生蛀牙的主因。針對環境與遺傳的影響程度,Shaw 等科學家 (MBio, 8: e01237) 則分析具有血緣關係、但居住在不同城市的德系猶太大家庭成員的唾液微生物相。研究發現即使血緣關係較遠,生活在一起的成員唾液微生物相仍有相當共同性,因此認為環境對唾液微生物相的影響高於個體的遺傳。相似的結論也已在腸道微生物相發現;Rothschild 等人的研究 (Nature, 555:210) 指出,即使不具血緣關係但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員,仍有相當相似的腸道微生物相,證實環境而非遺傳主宰我們的腸道微生物相。可見,維持好的飲食及口腔衛生習慣足以讓我們維持一「健康」的口腔微生物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