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 AI 時代之高等教育素養導向新思維
工設系 林美玲兼任講師
《新課綱與全人教育系列演講》因疫情狂飆,將第四場設置為專家線上訪談,於 2022/04/13(四)在本校工設系人因工程研究室舉行,主講人為詹志禹教授,現任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與台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導師,曾任政大教務長、頂尖大學計畫執行長、政大創造力研究中心主任、教育學院院長以及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代理所長等職,並且多年來亦為親子天下雜誌撰寫教育專欄,對於台灣教育現場與真實世界的整合性實踐貢獻良多。詹教授近年更對能力本位轉入素養導向教育進行完整的歷程發展研究,為教育現場提供了珍貴的反思與倡議,是當代台灣教育正值變革轉化之際令人敬重的全人教育導師。
當人類需生活在與 AI 共構的虛實世界,不但要承擔科技生活的迫切感,亦需要面對不斷轉化的終身學習挑戰。
(一)新時代教育圖像:面對 AI,如何挽救人類逐漸喪失的優勢?
70 年代初期,全球第一批人工智慧專家系統誕生,科技開始有能力對寬泛的問題進行運算解答,直到 2010 年之後,AI 技術在圖像、視覺和語音識別等領域相繼取得重大進展,繼之得力於大數據的興起,隨著 AI 領域在深度學習的技術上有了爆發式的發展,人類原本具有的:記憶力、計算能力、邏輯能力、專才能力,都已可被 AI 取代。但更令人擔心的人類一直認為機器無法取代的四大能力也岌岌可危,這些正在喪失優勢的能力如:溝通能力、學習能力、創造思考能力與批判思考能力。
(二)新學習者圖像:將知識變成能力,從能力本位轉化為終身素養
(三)108 課綱新處方:自主學習、跨域共創、關懷歷程、多元評量
教室是一個安全的所在,但無法培養學生接受外在世界挑戰的勇氣。因此素養導向的教育基於全人觀點,必然需要引入時代議題與多元社會的因素,詹教授特別提出「素養邁進三步曲」,若要向素養邁進的第一步:需要提升認知層次—創造能力,讓成長中的大腦與環境密切共創;若要向素養邁進的第二步:則需要加入情意/態度/價值,特別是針對非物質性的、與自然感通合一的態度;最後要向素養邁進的第三步:需加入技能/行動,能對所處真實情境脈絡有所認知與批判思考。當學生與內容之間是一種自主與結構的動態平衡;教師與學生之間是一種雙主體的動態平衡;教師與內容之間是一種控制與轉化的動態平衡。當上述三種整合與平衡的取向與素養邁進三步曲結合,便構成了 108 課綱精神所涵攝的新教學意涵。
最終誠如詹教授所言:「一個學習者不論成為一個醫師、教師、警察、工程師、作業員或建築工人,他們都有權利同時是一個健全幸福的公民。」素養導向教育必然是全人教育,最終就是為了促進「成功的生活」及「健全的社會」。
詹志禹教授(左下)線上演講與專訪:素養導向的教育 徐偲爾研究助理(左上)、邱文科教授(右上)、林美玲博士(右下) |
素養導向教學模式圖(吳壁純、詹志禹,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