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健康照護體系中的性別敏感度

健康照護體系中的性別敏感度
 

護理學系 李絳桃副教授

世界衛生組織強調所有公共衛生政策、研究與介入方案,皆需融入性別分析觀點,以釐清生理性別(sex)與社會性別(gender)造成之健康風險與影響、健康不平等或健康服務利用之不公平。健康政策站在性別中立的角度,認為男性與女性在健康 與疾病上都相等,不同社經背景的人均應接受相同的健康照護。然而,因為不同社經背景(包含性別、年齡、教育程度、種族等)其所需要面對的健康疾病風險不同,對健康系統的經驗反應、健康尋求行為與導致的健康結果都不同。因此,真正的公平不是表示提供相同的治療,而是能提供獲致公平的健康品質所需的治療與照護。因此,性別對健康的所有影響、所有的表現形式均須融入健康照護體系中一併考量,這就是具備性別敏感度健康照護的特色。

「社會性別(gender)」,是一個動態過程,是社會對男性與女性給予的社會性建構的意涵,會受到不同文化變動及男性與女性主義思維的影響。而現今性別的意涵,已超越男、女性別的社會建構意義,更包含了會影響個體或病患健康需求的背景因素 ,因此,具「性別敏感度(gender-sensitive)」的健康照護,是指醫療專業人員能覺察現存醫療照護中性別差異,並能將此覺察應用到相關照護決策中的知識及能力。這樣的性別差異覺察,不只是覺察「男女性別」差異對病人健康與疾病的影響,也同時能覺察到不同的社會地位、年齡、婚姻狀態等因素,對於個體健康問題、照護需求與取用資源的可近性與利用性的差異。

以筆者多年在婦產科性健康照護經驗來看,當前醫療院所缺乏合適性衛教介入之方法或管道,醫護人員常因自覺性健康專業素養不足、或認為性生活衛教不在常規工作範圍內,未能提供合適指導;而以生物醫學為主流的臨床醫療文化,其所形塑的性功能障礙或性問題的本質與範圍,壓制了婦女及其伴侶於治療後性生活恢復過程應包含的心理及人際關係層面內涵,進而形成性別盲的性健康照護環境,提供了不適合婦女的性功能或性問題的評估標準與指導內容。所謂的「性別盲」 恰與「性別敏感度」的健康照護相反,臨床常見性別盲的例子包括:對於「年齡較長」、「喪偶」、「停經」、「未婚」或沒有伴侶的婦癌婦女,預期他們沒有性需求,而不主動提供性健康指導;或提供健康指導以異性戀之性行為框架進行指導,忽略或欠缺非異性戀(同性戀或雙性戀)的性行為內容。以不同性學論述模式及性別敏感度來檢視當前婦癌性健康照護情形與婦女性健康需求,發現當前婦癌性健康照護中常見的性別盲,不僅充斥在婦癌婦女及其伴侶,更潛藏在醫護人員及相關醫療環境中 。而醫護專業人員是帶動性別覺察及推動性別敏感度醫療環境的關鍵人物,若能覺察生物醫學主導之性學模式所帶來的挾制與影響,必能有利於對婦癌婦女及其伴侶形成具性別敏感的性健康照護友善環境。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