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體老師不只是教學遺體,「教學遺體勸募中心」也不再只是勸募中心
大體老師不只是教學遺體,
「教學遺體勸募中心」也不再只是勸募中心
教學遺體勸募中心總幹事
解剖學科 徐淑媛
「敬愛的大體老師們,不論您是羽化成仙,或化為天使,您永遠是我們無言的導師。」
長庚大學教學遺體勸募中心成立於民國八十八年八月,鑒於教學遺體籌措不易,在創辦人 王永慶先生的鼎力支持下成立,極力推動教學遺體勸募相關事務。近年來,在長庚紀念醫院醫師與社工師們的協助下,由醫院勸募而來的大體老師人數逐年增加。隨著捐贈的人數逐漸增加,大體老師進入本校直到教學工作結束,約需三到五年的時間。這對家屬而言是一段很長的時間。同時,我們也意識到,大體老師不僅在解剖教學上有卓越貢獻,他們與家屬的大愛胸襟,也是醫學生們需要學習的地方。因此,教學遺體勸募中心開始致力於加強對家屬的關懷,以及對學生的人文教育。
每年清明前的追思大會是家屬追思親人與學生感恩大體老師的一個重要場合。在大會前播放用心製作的影片,內容包含兩個部分:首先是家屬們捐贈的心路歷程,這不僅可讓有其他共同經歷的家屬覺得自己並不孤單;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們瞭解到,大體捐贈不僅僅是「無私大愛」一句話就可以概括,任何一個過程對家屬而言,都是一段艱辛的心情煎熬。另一部分是學生們的感言,不是他們在大體老師身上學到了多少知識,而是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從大體老師身上體驗與感受到的其他想法。這個部分是希望讓家屬們知道,他們與親人所作出的犧牲與奉獻,在這些孩子們身上產生的深遠影響。
另外,我們也將追思大會的工作人員改由學生們擔任。這些看似普通的接待工作,經由與家屬的互動或是觀察家屬彼此間的交談及相處情形,孩子們能更加體認到家屬與大體老師間的深刻情感。除了更感恩大體老師的犧牲奉獻,也會珍惜自己與家人間的相處時間。
課程結束後,所有的學生皆需參與縫合的過程。孩子們在沒有課業壓力的心情下,開始沈澱與思考,這一年中他們從大體老師身上學到了些什麼?他們在一針一線間想像著大體老師的故事,也感到了離別的不捨。孩子們將對大體老師與家屬的感恩化作文字,在火化感恩儀式上交給家屬。不僅家屬感到欣慰,學生們也很珍惜與感謝能夠跟家屬們一起,陪大體老師走完最後一程。
為了建立起家屬與學生們的連結,解剖學科在教學遺體勸募中心的網頁中,加入了許多新的元素。有家屬的心路歷程,還有他們對學生們的期許。另外,學生們寫給家屬的卡片,我們也加以掃描並將其置於網頁中。每年追思大會的訊息及照片,以及火化感恩儀式的照片,也是網頁的內容之一。
教學遺體勸募中心與解剖學科肩負著解剖教學與人文教育的使命。在有限的人力與資源下,我們努力加強對學生們「心」的教育。我們深信大體老師與家屬們的大愛,一定能在孩子心裡面種下一棵種子,在成為醫師的過程中,這棵種子能因為更多的體認與感恩而逐漸長大,然後在他們未來的行醫路上,形成一個堅實的依靠。迷失的時候,回頭看看這棵大樹,找回當初從大體老師身上學到的無私與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