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以家庭為中心」服務於兒童復健領域之應用與現況


「以家庭為中心」服務於兒童復健領域之應用與現況
 

早期療育研究所 康琳茹助理教授

「以家庭為中心」的服務模式,被認為是兒童復健治療的最佳實務方式。專業人員鼓勵兒童及其家長或主要照顧者,參與介入的決策及執行過程,並提供符合及尊重家庭需求的介入計畫。研究顯示:各類發展障礙兒童接受以家庭為中心的服務模式,可促進兒童發展、降低家長壓力及提升情緒上的安適感,並增加家長對服務滿意度。因應以家庭為中心的照護趨勢,國內早療機構已逐漸將以家庭為中心之療育成效,當作療育品質監測之重要指標之一。

 雖然「以家庭為中心」的概念已受到普遍重視,然而由理念轉化成實務操作,可能會遭遇許多困難。由傳統以兒童問題為中心,轉化為以整個家庭需求為中心,專業人員的角色需要擴大及改變,不僅針對兒童的問題,更需針對家庭作需求評估及介入;家長也需具備更多知識,以參與臨床決策過程,專業人員及家長雙方皆面臨角色及功能轉換的重大挑戰。目前國內缺乏「以家庭為中心」兒童復健服務的實行現況調查,在復健服務的人力及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專業人員是否真能落實以家庭為中心的服務 ,仍有待探討。

康琳茹老師研究團隊以便利取樣,調查國內 100 位身心障礙兒童之家長及 30 位專業人員(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和臨床心理師),對於復健服務行為,符合以家庭為中心原則之感受。結果顯示:家長普遍認為所接受的服務 ,符合「以家庭為中心」的程度為中等,家長對於得到「尊重和支持性的照護」給予較高肯定,認為最需要改善的是「提供一般資訊」,例如專業人員應提供充分資訊,告知哪裡可以取得關於孩子身心障礙情況的參考資料、親職講座及社區資源等。專業人員自評 ,也一致認為表現出「以尊重對待他人」的行為程度最高,在「提供一般資訊」的行為則最低。本研究顯示:兒童所接受復健機構之類型(醫療、學校或發展中心),顯著影響家長對於 「以家庭為中心」服務的感受。家長對醫療機構(醫院、診所)的評分,顯著低於學校系統及發展中心,可能顯現出專業人員在醫療院所有限的治療時間和人力下,要實現 「以家庭為中心」概念,可能面臨比其他機構更多的挑戰。此外,兒童的年齡、性別、障礙類別及家長教育程度等則無顯著影響。本研究持續進行中,未來可有更大的樣本數,以提供更能代表台灣地區現況的資訊。希望本團隊之成果有助於臨床落實, 「以家庭為中心」的觀念,並提升兒童復健服務品質。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