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文化講座紀實:凌波仙子─凌駕於微波之上的風采

長庚大學校訊第97期

 

文化講座紀實:凌波仙子─凌駕於微波之上的風采

 

通識中心

  「微波」是當今尖端科技,「文學」則是穿越時空與想像,自由馳騁的藝術,本校在「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下辦理文化講座,已於 3 月 29 日晚間 7 時舉辦第 28 場次文化講座,特別邀請通識中心人文藝術科召集人林美清教授、工學院電機系傅祥主任共同主講:凌波仙子─凌駕於微波之上的風采,由通識中心簡宗梧特聘教授擔任主持人,共同在科技與人文之間,進行一場跨界的對談。

  演講首先由傅教授從科技層面切入主題。人類的五官:視、聽、嗅、味、觸,透過空間來傳達或者接收,其實都是一種頻率,再通俗一點表達,就是一種「波」。從科學角度來看,它們可以用聲、光、電、磁表示,這些「聲波」、「眼波」、「電波」、「磁波」等,為人類凌空背載各種訊息,傳達到遠方思念之人的眼裡、耳裡。然而,在此之前,人類也經歷了一段從傳統方式進化的過程,諸如烽火台、飛鴿傳書、快馬、帶口信、寫信,進步到望遠鏡、旗語、電報、電話、BBC、手機、上網等方式等過程的演進。傅教授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為在座師生介紹微波通信的發展歷程,乃至電晶體、半導體、複合材質、最新的鈀閘技術 ( Palladium-gate Technology ) 等,這些科技的蓬勃發展,讓全球通訊沒有疆界之分,造福全人類,傅教授也表示,甚至在可預見的未來,嗅覺、味覺、觸覺等這些「波」都有可能被「傳送」,真正做到「無遠弗屆」!

  接著則由林教授從文學的角度著眼。科技愈趨發達,人類對於事物的感官接收,藉由科技產品的輔助,越來越不受局限。這些高科技產品如電腦視訊與手機等,都是能夠立刻收發「訊息」 ( message ) 的媒介。而收發訊息的過程,以科學的觀點來看,就是一種「波動」( wave )。古代對於訊息的傳播,雖然停留以「紙本」或「口語傳播」為媒介。但是文學藝術卻能超越各種障礙,展現出凌駕「微波」之上的風采。正如廣告名句「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科技的發展,蘊含人類所有對「有限」的喟嘆,以及對「無限」的嚮往。林教授特別以王維《終南別業》中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道出科技的極限,正是文學藝術的起點這個道理。人類的眼、耳、鼻、舌、身五官,為我們表達了無以名狀的心靈波動─「意 」。林教授在各式古典文學、現代文學、現代詩、流行歌曲乃至於電影藝術中,分別介紹有關意念的波動,傳遞感想、思念乃至情意等等作品,為在座同學開啟另一種閱讀的視角。

  人文關懷是科技終將面對的課題,「人文」牽引著科技的脈絡發展,最後,兩位教授也強調文學素養的重要性,正如主持人簡教授期勉同學,不能只做自己學術領域的專家,卻成為其他學術領域的侏儒。文學藝術是個人在脫掉專業領域的外衣後,生活的最佳調劑,也讓我們在理性與感性之間平衡兼顧,成為一個完整的全人。

主講人:通識中心林美清教授

主講人:工學院電機系傅祥教授

講座主持人通識中心簡宗梧特聘教授

講座現場一隅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