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第二屆「國際高速智能通信論壇-新加坡」紀實

無標題文件

第二屆「國際高速智能通信論壇-新加坡」紀實

高速智能通信研究中心

前言

一、緣起

  96 年 8 月間,由工學院鍾院長暨張連璧副院長等組團訪問澳洲幾所知名大學,探詢學術計畫交流可行性之後,於 97 年 8 月與澳洲墨爾本大學,97 年 9 月與澳洲莫纳許大學,97 年 10 月與香港城市大學,及 98 年 2 月與香港理工大學分別簽署合作備忘錄,就毫米波跨光纖通訊網路、毫米波系統晶片及 UWB 跨光纖通訊網路等領域進行合作。98 年起相繼簽署備忘錄之學校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北京清華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東南大學及南京河海大學等校,分别就多天缐系统智能網路等進行合作。99 年起預定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及法國國立電信學院等校建立高速智能通信合作關係。

二、高速智能通信論壇

  經過與盟校專家們持續探討,彼等對本校提出的高速智能通信之理念甚表贊同,對本校提出台灣將步入老人化社會,針對老者照顧及病者緊急救護等 通信應用亦表意義深遠。均認為僅靠圖文傳輸的通信,已經不符合時代潮流,加入智慧型控制的通信包含高精度顯示、指揮、管制及智慧情資的傳送,才足以滿足老者照顧及病者緊急救護等精密且细緻的需求。

  盟校專家們又提出,高速智能通信亞澳盟校將達 12 所,未來加入歐美盟校預期可擴充至 20 所,他們皆認為高速智能通信已可推向國際化,並有持續舉行學術討論之必要,遂推舉本校為高速智能通信論壇的創始學校。2009 年 4 月,首屆國際高速智能通信論壇由本校主辦,國際知名的 IEEE  Fellow 雲集,其在微波、信號處理、光通訊及天線系統方面,均為學術先驅,與會二日,提升本校國際聲譽。南洋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及南京東南大學紛紛熱心答允接辦 2010、2011 及 2012 年之國際高速智能通信論壇。本校以老者照顧及病者緊急救護等理念構築而成的高速智能通信專業領域,也因此走出了國際合作的第一步。

三、第二屆高速智能通信論壇

  繼 2009 年本校以「高速智能通信研究中心」為名,以老人急難救助通信平台為導向,所舉辦的第一屆「國際高速智能通信論壇」成功吸引各盟校的迴響之後,2010 年第二屆論壇由盟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接辦。本校由傅祥教授領隊,成員共有 11 人,分別就多天線系統,毫米波技術,定位追蹤技術,感測網路及光纖通訊等領域舉行兩天的論壇宣讀及研究中心得討論,大會主席南洋理工大學的陸億瀧教授及沈平教授全程主持,本次共有論文發表 50 篇,參加人數約 70 人,該校工學院潘則健院長並設晚宴款待本校同仁,會議結束後,大會宣布本校分別獲得優秀學生論文獎及論文佳作各兩篇。大會同時宣布第三屆論壇由香港城市大學及香港理工大學接辦,第四屆論壇由南京東南大學接辦。

▲主席及分組主席與本校同仁合影

▲本校獲獎論文證書

討論過程

  高速智能通信論壇共舉行 2 日 ( 2010 年 5 月 13 日~ 2010 年 5 月 14 日 ),分爲 5 個小組進行。首日開幕式由南洋理工大學工學院葛治中副院長致歡迎詞,大會主席陸億瀧教授及沈平教授致開幕詞,隨即進行專題演講,由 IEEE 會士 ( Fellow ) 張躍平教授及謝立華教授分别主講“毫米波天缐”及“智能網路”。接著便進行為期兩天的論壇。5 個小組討論過程如下:

一、多天線信號處理組

  本組本校計有電機系王永宜、高永安與歐陽源等三位教授參加並發表論文。會中並與南洋理工大學通訊工程系 Lee Yee-HuiGong YiTing See-Ho 及國立新加坡大學 Hui Hon-Tat 等四位教授分享各自研究成果。研究內容得知:無線多天線通道將因鑰、叢隙與天缐相關性問題明顯影響通道容量,進而降低系統傳輸工作量。而毫米波通訊將是未來高階通訊之主流技術,也是本校高速智能通訊研究中心之重點研究項目。合作研究主題初期計劃將嘗試探討,以天線陣列空間抹平 ( spatial smoothing ) 技術實現多天缐低秩數通訊系統之多工增益之可行性;中期計畫以多基地台配合子空間技術活化,因通道不良因子所造成之低秩數通道,以提升系統通道容量。

二、毫米波/低溫共燒陶瓷/基片集成波導組

  本組本校計有電子系傅祥與金國生位教授參加並發表論文。本組之主題為毫米波/低溫共燒陶瓷 / 基片集成波導,應用領域涵蓋相位陣列天線、電磁能隙結構、二維週期微帶線、毫米波 / 光纖無線通訊及具數位調制之 60 GHz 接收機等,共計有 10 篇論文發表,現場討論氣氛熱絡,與會者相繼提出 60 GHz 通訊系統設計意見,並比較彼此觀點差異。 藉由南洋理工大學協助聯繫,本校金教授與張教授利用會議空檔時間特別轉赴新加坡科技研究 (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A*STAR ) 參訪。A*STAR 位於新加坡啟奧生物醫藥研究園,由資訊通信研究院 (Institute for Infocomm Research ) RF & Optical Department 王凌俊博士接待,參觀了 60 GHz 天線 on chip 量測設備能量,並與該機構之天線設計實驗室(卿顯明博士)、次毫米波實驗室(羅濱博士) Terahertz 實驗室(龔岩棟博士)等研究人員討論,獲得其良好回應,為未來進一步之可能合作建立初步基礎。 

三、定位及追蹤系統組

  本組由資工系陳仁暉與吳世琳兩位教授代表本校進行學術交流以及洽談雙方未來可能的合作機會。陳教授所發表的論文為討論第 4 代行動通訊與現行重要的寬頻光纖網路連接技術的研究,吳教授則在此次會議中針對個人行動通訊網路定位問題,提出了個人行為分析的方法,提升對於使用者移動之行為預測及劃分通訊區域,以提高行動通訊的通話品質。會後與南洋理工大學 Ma Maode 教授進行進一步的洽談未來可行的合作事宜,因為 Ma 教授已有多年的 WiMAX 開發經驗,與本校的研究相近,談了許多的可行性研究,其中包括:1.  行動設備的省電方法研究。2.  增加 WiMAX 的頻寬管理能力,以提供更優質的服務。3.  使用 Femtocell 來增加 WiMAX 的頻寬量。4.  傳輸品質保證問題。在數度反覆討論之後,陳教授、吳教授及 Ma 教授已獲得未來合作方向,將在回台後與 Ma 教授進一步討論,以提出雙方合作的研究計畫。

四、光纖通訊組

  本組由電機系林炆標教授代表本校進行學術交流以及洽談雙方未來可能的合作機會。分组討論由南大鍾文德教授擔任主持人。本組共有十篇論文發表,論文來自新加坡科技 研究局、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大學、台灣交通大學、長庚大學及日本成溪大學,大致分被動光網路技術及光載微波技術。 多位教授提出問題及交換意見,收穫良多。值得一提是南大 Alphones 教授亦發表一篇有關 Photonic  Beamforming 文章,此技術正與本校高速智能通訊研究中心未來 60GHz  Beamforming / Beamsteering Antenna 發展相當有關連。因此,利用會議空檔時間與之詳談,並邀請參與長庚的研究計畫,Alphones 教授欣然同意。另在與南大教授約 1 小時討論中,雙方同意在光通訊合作的可能性,由於彼此研究題目在光纖載微波 ( Radio-over-Fiber ) 及高速擷取網路 ( High-speed Access Network ) 非常相近,鐘教授允諾將提出共同研究計畫及學生互訪,實行的細節將進一步討論後決定。

五、智能網路組

  本組由電機系張永華教授代表本校進行學術交流以及洽談雙方合作。 無線感測網路分組主席為南洋理工大學謝立華教授,報告論文多來自南洋理工大學及新加坡政府所屬的研究單位 A*STAR;另有來自大陸東南大學的學者,東南大學已允諾承辦 2012 HSIC 論壇。討論中,彼此在無線感測網路相關學理與發展有密切的交流,並抽空赴謝教授負責之感測網路實驗室參觀,分享該實驗室最新的研究成果。謝教授特別針對未來雙方持續合作之議題提出具體的建議;例如:切換式拓樸的控制策略、環境模式建立與目標估測、通訊品質因素對合作控制的影響等。此行無論在落實經驗分享、開拓國際合作等都有豐富的收穫;後續與南洋理工大學在智慧型多代理人相關議題的討論將持續進行。

結論

  本校已擠身亞澳高速通信論壇八雄之一,更有雄心追求與歐美名校 結盟,除肇因於高速智能通信之研究成果豐碩,更重要的原因是本校提出的老者照顧及病者緊急救護等社會目的,獲得盟校普遍認同。目前正積極配合工學院規畫穿戴式老者照顧及病者緊急救護高速智能通信平台,為本校爭取下階段 5 年 500 億作準備。近日奉准成立高速智能通信研究中心,投入資源持續深入研究,使能在近二年來充分利用國科會 、本校研究計畫獎補助款 ( CGURP )、工學院配合款、頂尖大學補助款及國際合作補助款等支持所規畫的基礎上,發揮本校高速智能通信研究的亮點與特色,以達成邁向頂尖大學之預期目標。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