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參加國際會議,增廣學術見聞

無標題文件

 

參加國際會議,增廣學術見聞

資工系 黃崇源 助理教授

  參加國際學術會議,針對特定的研究議題,與世界各地的學者、研究人員交換心得與看法,暢談資訊科學領域的最新發展趨勢及未來前瞻技術,真是學術研究生涯的一大樂事。

  2010 年於奧地利因斯布魯克舉行的 The 29th IASTE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delling,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 MIC’2010 ) 就是電腦建模與模擬研究領域的一場年度盛會。這次的國際會議總共有 400 多篇論文投稿,其中的 50 篇論文被大會接受為口頭發表之會議論文;另外,有近百篇論文則被大會考量為海報發表之會議論文,算是一場大型且各方極度重視的國際學術會議。

  本人於除夕當天晚上從桃園機場出發,在歷經漫長、枯燥的 13 小時旅程後,終於在大年初一清晨抵達奧地利維也納國際機場。入境後,就馬上搭乘火車直達因斯布魯克中央車站。由於本人的會議論文被收錄,且需要口頭發表,所以 2 月 15 日起了一個大早,匆匆忙忙搭乘地鐵趕到  MIC’2010 國際會議場所報到,領取相關資料,觀察發表場所的簡報設備是否充足。在簡單而隆重的開幕儀式後,大夥兒便展開活動。本人充分利用這三天,聆聽個人非常有興趣的幾場論文發表,也跟與會人士,尤其是當地一些研究人員,交流雙方聆聽簡報後的心得。會議在 2 月 17 日傍晚順利結束,許多國家的學者、研究人員都依依不捨,希望 2011 年還能在  MIC’2010 國際學術會議上碰面,交換彼此的研究觀點。

  從去年 2009 年全球爆發新型流感 H1N1 大流行以來,本人和社會學者、流行病學及公衛領域專家、衛生政策主管機關等密切合作,進行各種新型流感傳播動態與公共衛生政策成效評估之電腦建模與模擬研究。目前發表的會議論文的研究重點集中在探討公共衛生領域涉及地理空間維度的研究議題,例如:流行性傳染病致病因子之地理差異、傳染阻絕策略評估與醫療資源的合理分配等。本人以地理資訊系統為決策支援平台,建立一套評估流行性傳染病疫情風險的評估指標架構,並透過電腦模擬技術致力於建構台灣新興/再現流行性傳染病的多層次地理擴散動態之傳播網絡,分析流行病學的經典三角結構:「宿主-病原體-環境」三者的複雜互動過程,並評估各種公共衛生傳染阻絕政策。

  能夠參加  MIC’2010 國際學術會議,並在會議期間口頭發表論文,真是一次難得的學術交流經驗。尤其在會議舉辦的三天中,與各國先進交換最新的研究心得與意見,並深入詳談會議中剛剛發表論文的演算細節,實在是收穫良多。利用口頭發表論文的空檔,聆聽自己有興趣,且對未來研究有幫助的口頭發表,更讓自己充分瞭解,自己的研究在整個學術領域的定位與契機。在部分場次中,能夠親自聆聽大師演講,更是不可多得的機會。在這次會議後,應該把握在會場上交換得來的寶貴意件,充分改善自己研究的不足之處,讓自己的研究論文除了發表在國際會議上,也能在期刊發表。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