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提升教學品質─教師教學技巧面面觀

無標題文件

 

提升教學品質─教師教學技巧面面觀

教學資源中心 陳育英 組員

  教學與研究是大學教師的主要工作內容,但目前國內大學教師普遍「重研究、輕教學」,本校為貫徹辦學理念重視「全人教育」及「優質研究」,配合教育部「發展頂尖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向來重視教學品質,並戮力於教學品質的提升,每年均辦理提升教學品質研討會,並邀請教育相關領域專家演說教學技巧等主題,並辦理優良教師教學經驗分享座談會,以協助提升教師的教學技巧。

  教學技巧是教師很重要的基本能力,主要功能是引導學生學習活動,並掌握教學氣氛與學生的注意力,使教學活動能順利進行。教學資源中心參考花蓮師範學院(民 82)專業科目的課程研究及教學方法研究,歸納出以下幾類教學技巧,供教師參考。

一. 引起動機的技巧:是指教師在一堂課開始之初,引導學生順利進入教學情境的技巧,這些技巧包括:

(一)講述與新教材有關的簡短故事。

(二)提出疑難問題。

(三)提出略具挑戰性的工作。

(四)展示實物。

(五)老師或學生表演、示範。

(六)複習舊教材。

(七)安排與教學相關的情境(利用教室環境怖置)。

(八)展示新奇的事物。

(九)提及與教學相關的時事或校園中發生的重大事件。

 

二、發問的技巧: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何提出問題與回應問題,以引導學生充分思考問題的技巧。這類的技巧有:

(一)事先擬定各類問題,依問題性質提問題。

(二)多提擴散性問題。

(三)以清晰明確的語句發問。

(四)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

(五)先提問題,再指名回答。

(六)鼓勵學生踴躍回答,不要太早下判斷。

(七)學生無法回答時,給予適當的提示。

(八)學生無法回答時,轉換問題的說法以引發學生回答。

(九)問題提出的要領:

1. 候答技巧:

(1) 候答時間不宜過短:教師發問之後到指名回答,或教師再度開口說話這段時間不宜太短。

(2) 不重述問題:教師發問時複誦問題,易養成學生聽講不認真,期待再聽一次的不良習慣。

(3) 指名普遍:教師之發問係針對全體同學,指名回答不宜偏重「好學生」而忽視其餘。

(4) 避免教師自問自答:教師或為追趕進度,或因缺乏耐心,當問題拋出之後,未能及時得到回應,便自己回答說出答案。

2. 理答技巧:

(1) 注意傾聽:學生回答問題是自我表現行為之一,教師與同學若能注意傾聽以表示關心和重視的態度,具有鼓勵作用。

(2) 給予鼓勵:學生回答一次,即有一次思考機會,答案無論對錯,作答行為本身就值得鼓勵。至於提出正確答案內容者,若能給予即時的讚美,相信更能激發學習動機。

(3) 匡補探究:匡補探究技巧可以擴展學生知識的廣度和深度。

(4) 妥善處理答錯時的窘境:當學生所答不對或不全時,教師須留意避免有責備、處罰的言語或不友好的肢體語言出現。

(5) 歸納答案:老師對學生的答案應作歸類或總結,學生所提意見或作答內容,有對有錯,良莠不齊,總結時不妨只歸納出正確的、可接受的部份。

 

三、教具(含教學媒體)運用的技巧:是指教師如何選擇、製作以及操作教具(教學媒體),以提供學生多重感官學習經驗的技巧。包括:

(一)選擇、製作適當的教具。

(二)預先試用教具。

(三)熟練教具的操作方式。

 

四、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技巧: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用以吸引學生,使其專注於學習活動的技巧。此類技巧有:

(一)使用語言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使用動作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三)同時使用語言和動作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四)運用沉默的技術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五、互動的技巧: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適切的表現自己的態度並回應學生表現,同時會指導學生自我表現與回應他人表現的技巧。此類技巧包括:

(一)給予每一位學生同等的注意與關懷。

(二)了解個別學生的需求。

(三)提供學生彼此互動的機會。

(四)接納各種不同的意見。

(五)在公開場合表揚良好表現,於私下指導或糾正不良表現。

(六)善用獎懲。

 

六、溝通與表達的技巧: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有效表達教學內容,並與學生作雙向溝通的技巧。此類技巧包括:

(一)運用貼近學生程度與背景的語彙。

(二)表達與書寫要清晰。

(三)說話的速度、音量、聲調要適當。

(四)適時變化說話的速度、音量、或聲調。

(五)運用動作來表達。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