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文化講座系列演講-道家與神話

 

文化講座系列演講-道家與神話

 

通識中心 黃耀賢助理

本校於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項下辦理「文化講座」系列演講,於 105 年 3 月 22 日晚間七點特別邀請清華大學中文系楊儒賓教授主講「道家與神話」,帶領師生探索道家神話的系譜。

關於道家的起源之說,是戰國及兩漢時期黃老學術的重要議題,直至今日仍是重要的學術研究議題。楊教授認為道家的起源早期有出於「史官說」、「救蔽應世說」及「太一說」等說,皆自成格局。其中「太一說」雖最為深邃,但如果因以認為它是道家思想的直接起源,卻又稍嫌迂曲。「從神話到哲學」是希臘與印度哲學史的演變途徑,也是探討中國哲學發展的方法論。在道家神話中,老子和大母神神話、莊子和薩滿教的升天神話、黃帝和英雄神話,皆有清晰的脈絡。但是,三家神話源頭不同,所以所產生的思想解讀的差異頗大;因此,「道家」一詞始終是個有待解碼的神話。

演講中,楊教授先為我們解釋道家起源的三種說法。「應世說」主要是從諸子百家救世、濟世為出發點,符應《淮南子.要略》所言:「道應者,攬掇逐事之蹤,追觀往古之跡,察禍福利害之反,考驗乎老莊之術,而以合得失之勢者」,突顯出中國哲學的人間性。但這個說法,卻無法有效解釋出儒道思想中的工夫論、心性論等學說。另一說則是「王官說」,以《漢書.藝文志》的觀點來看:「天子失官,學在四夷」,意即封建為解體前,學在王朝。封建解體意味著社會制度改變,兵荒馬亂之際正是知識傳播的最佳時代。但是,封建的解體對於文化發展,究竟是斷層?或是延續?是個不可忽略的問題。假如是急劇的變化,那麼,王官說的解釋力道便稍微薄弱,而道家與史官的關係就沒有說服力。第三種說法,則是「太一說」。此說建立在《莊子‧天下》:「古之道術有在於是者,關尹老聃聞其風而悅之,建之以長無有,主之以太一。」但這是建立在形上學的觀點,並非史學的解釋。

接著,楊教授為我們探討本次講座的重點,也就是道家起源的「神話」面向。他認為道家源自於原始宗教(巫教),並引述了 F.M. Cornford 從原始宗教到哲學是哲學常態的觀點。所謂廣義原始的宗教,蘊含哲學、占星術與煉丹術等範疇。而神學和儀式的構成,皆有相似的背景。其次,中華/馬雅文明的假說,則顯現在新石器時代,中土精神透過了薩滿教呈現出來。第三部分,楊教授以圖片為輔的方式,解說道家哲學的神話類型。其一,老子的大母神神話,可從「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等例證,得知母神豐饒的形象與土地崇拜的關聯,同時兼具陰暗負面的形象特質。其二,遊仙神話,則舉《莊子》的大鵬鳥、藐姑射山神人的飛天、變形與不懼水火等的神話作為探討。同時,以古代文物中的坐騎動物圖案為例,論證此類神話的有趣面向。其三,天子神話,從大戰蚩尤的歷史傳說,賦予黃帝擁有文化英雄的戰神形象。因此,道家學說於中國歷史的發展,兼具有政治和宗教的特質,也是值得探索的學術議題。會後,特別安排現場提問,師生們紛紛踴躍發言與楊教授交流,讓與會者受益良多。

 

▲主講人楊儒賓教授

▲文化講座現場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