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大前研一博士的演講~「未來創新的致勝關鍵」精華分享

 大前研一博士的演講~「未來創新的致勝關鍵」精華分享

  工管系 施人英助理教授

  今年 4月26日,全球著名的策略趨勢大師大前研一博士應天下雜誌邀請,來台發表一場題為「未來創新的致勝關鍵~台灣的現狀與挑戰」的演說,他精闢的言論,長遠的觀點,吸引許多台灣企業界經理人專注聆聽,演講中,他以許多生動的例子告知台灣企業:如何在二十一世紀中,掌握未來創新的致勝關鍵。 

為何要創新?

  大前博士以日幣升值所引發日本企業的經營危機為例,說明創新的價值所在。當日圓幣值由1美元兌換360日圓,升值至 1美元兌換 84日圓時,日本商品在價格上變得較不具競爭力之情況下,如何讓美國市場消費者依舊會購買日本商品呢?若依然採行過去的經營手法,則日本商品將會因為價格過高而遭市場淘汰。因此,他在提供企業界管理顧問服務時,致力於協助企業從複製其他企業商品的策略 ( copy cats ) 轉變為創新型策略,從 OEM / ODM 公司轉型為擁有全球品牌的企業,改善企業的商業流程與系統,協助企業找到一片無他人競爭的藍海。唯有跳脫過去的經營方式,推出創新的商品,才能讓消費者願意付出較高的商品價格購買日本商品。在企業管理中,理論研究與實務觀點皆顯示:「創新」已儼然成為當代企業獲致成功的競爭利基,但是該如何培養與發揮創新的能力呢?在大前博士的演講中,他明確為台灣點出十個創新的作法。 

十個創新的作法

1、策略的自由度 ( The strategic degrees of freedom )

  企業皆希望改善提供給顧客的商品與服務,但大前博士認為最重要的是站在顧客的角度進行策略思考,顧客需要什麼?可以什麼方式提供這些商品或服務 ( 意即大前博士在其著作「企業參謀」書中所提出的戰略的自由度 )?最具成本效益提供顧客價值的作法為何?以相機為例:企業想的是「如何製造好的相機」,而消費者想要的是「如何拍出更好的照片」,他曾幫柯尼卡設計一款結合閃光燈的相機,以及自動對焦、自動調整光圈的設計,這可解決一般人拍照時閃光燈沒閃、按快門時晃動的問題,此即為相機的創新作法。

2、套利 ( Arbitrage )

  套利不僅運用於金融領域,亦可運用於企業管理中。善用資訊缺口的優勢,超越現行的企業系統,提供較佳或較便宜的商品及服務。例如思科的虛擬企業及境外委外業務等作法,即是善用套利於企業經營中。 

3、新的組合 ( The new combination )

  將既有的東西,重新組合成新產品和服務。此為應用經濟學家熊彼得的觀點,例如:將時鐘、照相機及信用卡整合於手機中,即為新組合的創新商品。

4、最大化固定成本的邊際貢獻 ( Maximize the marginal contribution to fixed cost )

  此處的邊際貢獻為價格減去變動成本的部份,作法上有變動定價和即時定價。此種創新作法最常應用於飯店業、主題樂園及戲院,例如:電影剩下十五分鐘就要開演了,但票卻只賣出兩成,該怎麼辦呢?此時可運用近距離廣播 ( narrow casting ),在電影院鄰近周遭的鬧區中,強力放送「最新強片將於十五分鐘後開演,門票大特價,攜伴參加另有優惠」等宣傳措施,將剩餘的票售出。為什麼如此作呢?因為電影每一場的播放成本是固定的,此為增加獲利的作法。 

5、拓展數位疆土 ( Expand the digital continent )

  數位產業原為一座座的孤島,但這些孤島已逐漸聚合成巨大的大陸板塊。如手機可以成為汽車的鑰匙,也可與汽車、衛星定位系統與 ETC 電子收費系統等結合;iPod 改變了傳統的 CD 音樂產業;數位相機的出現衝擊了傳統相機製造商;個人電腦不再是過去所定義的功能,很多企業因此面臨了經營危機。企業因而必須思考一些問題,例如:企業可以看見這些新大陸嗎?可以找到在這個新大陸中的定位嗎?可以避免自己被孤立嗎?這種思維可以帶來新的想法,以更前瞻及宏觀的思維領導企業。 

6、快轉式思考 ( Fast Forward )

  改變是有跡可尋的,就像看到花苞,可以預見未來會開花。當你環顧四周,將會發現有一些先期指標存在,你是否有能力預測未來?在管理學中,我們知道規劃是管理流程之始,企業是否有能力做好規劃?預測未來是做好規劃的一項重要基礎。以日本山葉音樂學校 ( Yahama ) 為例:其創辦人川上源一在日本仍很貧窮時,就預測未來日本會跟美國一樣富裕,富裕之後會想要玩音樂,因此,他看到未來的需求,創辦了山葉音樂學校,他讓學生家長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讓小孩四歲開始學鋼琴,並擁有鋼琴。大前博士運用此例子說明快轉式思考的價值,他要我們大家快轉式觀看未來五年後,行動電話是什麼樣子?家庭客廳的家電又會是什麼樣子?印度西岸會有什麼發展?會出現像新加坡的城市嗎?你的公司會做什麼呢?是一成不變?還是有基本上重大的改變? 

7、善用尚未被充分發揮效用的資產 ( Utilize the underutilized )

  舉例來說:i-mode 是手機上網的行動服務,此創意是在東京麥肯錫資訊部門的美國青年所想出來的。手機當時可以處理封包技術,但卻沒人使用,大家只拿手機打電話,於是他就發明了 i-mode,利用手機傳輸資料,NTT DoCoMo 的手機如今已可以使用電子郵件及網際網路功能。 

8、即時的線上個案  ( Real-time online case study, or What-if? )

  哈佛等商學院的 MBA 個案教學舉世聞名,但大前博士認為現在泰半的個案皆已過時。由於全球商業環境變化快速,有些個案中的企業不是已經被併消失,就是破產關閉,或是已變更經營方式,不再是個案文獻中所描述的商業狀況。因此,最好的個案研究是採用即時的線上個案,讓同學在線上就目前活生生的企業作案例研究,試想自己是該公司的 CEO,針對目前遭遇的問題,我該如何作呢?透過這樣的訓練,可以培養日後擔任執行長的能力。

9、思考「這代表什麼意思呢?」 ( What does this all mean? )

  建議大家能將片段的現象和觀察予以整合,在繁多的現象觀察中,停下腳步詢問自己「這些代表什麼意思呢?」如此一來,你將可看到較宏觀的事情全貌,得到一個全新的方法,這也是大前博士經常自我詢問的問題。 

10、構想力 ( Kousou ryoku )

  構想是凌駕於概念、願景、策略與企業計畫之上的一種作法,它是從個人的心智中產生。二十世紀以前舊經濟中的利率、貨幣供給、需求、供給、就業等是看得見的,摸得著的;但進入網路經濟或無疆界經濟後,許多經濟活動例如避險基金、選擇權等新金融商品,它們是看不見的。因此,只有那些很有構想力的人,才能掌握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一探這個新經濟的真相,掌握商機,創造獲利。

 第四波—創新、創新、再創新

  在第一波農業革命中,澳洲及阿根廷因此發展起來,當時澳洲產米的成本大概只有日本的二十分之一;第二波製造業的革命時,中國大陸趁此發展;第三波的知識革命,印度因為資訊而有強大的優勢。目前正值第四波,就是創新,也是台灣目前需要積極趕上的趨勢潮流,也期許同學能夠在這第四波中扮演關鍵的角色,應用前述十種創新作法,創造美好生活。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