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槓世代的新選擇-「生物醫學工程」
斜槓世代的新選擇-「生物醫學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
蔡曉雯所長
做好一個專業,從一而終,代表專精及堅持。過去看待「生物醫學工程」領域時,往往認為是五技而窮的鼯鼠,擁有多於一個以上專業但無精練熟悉專一技能。但是,跨領域學習卻是醫工人的本質精神。生物醫學如何疊加在工程之上?舉例說明,對工程師而言,「聽診器」是一個訊號放大的儀器、「人工關節」必須選擇能承受體重及運動力學的可加工材料、「隱形眼鏡」則必須是柔軟、可含水且透氧又不傷眼睛的透明材料。每個診斷及醫護行為的背後,往往都有工程人才可著墨的痕跡,但這些工作又無法是單純工程背景或單純醫學背景的人才可以獨自完成的事。不同專才領域有各自熟悉使用的專業語言,而醫工人就是工程與生命科學領域的橋樑溝通師。
在以研究帶動教學與跨領域人才培育的學習策略上,長庚大學於民國
91
年在工學院成立「生化與生醫工程研究所」與「醫療機電工程研究所」。隨銀髮人口快速增加所衍生居家照護相關產業的需求與日俱增,應用於精密醫療的相關技術也日益精進之下,學生投入生物醫學工程相關領域的研究所深造的人逐漸增多。為求研究能量有效整合、共享及串連業界資源,並落實培養以工程學理為基礎、融合生命科學相關知能,從而能解決臨床醫療面臨的問題或改善醫療照護效能,進而提升生活品質樂活生命之醫工人才,於本校於將「生化與生醫工程研究所」與「醫療機電工程研究所」整合成立「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並於民國
107
年
8
月招收第一屆碩士班,並規畫民國
108
年
8
月招收博士班。目前「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為「生醫機電與醫療器材」與「生醫材料與生物感測」,其中包含醫療設備開發、生物力學、智慧型生醫光電、生醫感測器、藥物控制傳輸系統及組織工程等等研究課題。
在以「致力於建構以工程學及基礎生物學並重,培養具有獨立思考及解決臨床醫療導向問題能力的醫工人才」的教育目標之下,「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除一般基礎學理課程外,課程的特色之一為結合相關資源。藉由長庚醫院臨床醫師引領至長庚醫院實地見習,由醫師講述臨床經驗,對於醫療器材在各科別的應用情形與期望改進效能之處,讓學生更深刻體會醫工人橋樑角色的重要性及瞭解所需具備的技能。專任教師亦根據自己的研究專長領域設計單元實驗,讓學生瞭解醫工領域的多樣性及可變化性。藉由實地見習及親手操作,相信更能體會學理應用的價值以及激發創新思維。此外,「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更邀請曾經參與「台灣-史丹福醫療器材產品設計之人才培訓計畫」(Stanford-Taiwan
Biomedical Fellowship Program)
的專家,共同開設醫材設計開發相關課程,從醫療產品設計到如何商業化運用,讓學生明白學以致用的可能性與潛力,可做為畢業後從事醫療器材產業創新創業的基石。
「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期許能培養符合國家及企業需求之優秀生物醫學工程人才為願景。在資源整合共享的理念之下,專任教師皆為長庚醫院的合聘研究員並與長庚醫院醫師進行長期合作研究計畫。研究生在協助計畫執行或討論過程中,更可以學習到如何有效溝通,了解臨床醫療運用的價值如何以工程角度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