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喜劇與笑的力量─文化講座 73 場次紀實

主講人姜翠芬教授
主講人姜翠芬教授
現場一隅
現場一隅

喜劇與笑的力量文化講座 73 場次紀實

通識中心

本校於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項下辦理「文化講座」系列演講,在 5 14 日晚間邀請政治大學英文系姜翠芬教授擔任第七十三場次主講人,講題為「喜劇與笑的力量」。許多人喜歡看喜劇和聽笑話,因為會帶來歡愉和正面的能量。本次講座將透過希臘喜劇《利希翠妲》、義大利劇作《絕不付帳》、臺灣表演工作坊的《暗戀桃花源》和英國《莎士比亞全集斷章取義版》等作品,從優越理論和不協調理論的角度解讀喜劇的淨化力量。

首先,姜教授向現場師生調查對於悲劇或喜劇的喜好,而根據舉手的人次統計,喜劇顯然為大眾所接受的類型。悲劇固然對於人性有深刻的探討與救贖,但喜劇更具有令人愉悅的正向力量。尤其,人類幾乎是萬物中唯一會笑的動物,而且,會講笑話的人也深受歡迎。接著,姜教授依序講解笑的「優越理論」(Superiority Theory)、「不一致理論」(Incongruity Theory)與「抒發理論」(Comic Relief Theory)。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理想國》認為大笑會招致強烈反應,因為笑摻雜著層次不一的惡意。到了十七世紀,英國清教徒甚至禁演喜劇。霍布斯認為笑是嘲弄他人缺點,間接證明自己處於優勢的狀態。「不一致理論」的觀點主要建立在一般認知經驗模式上,出現了違反常態的事物;而我們卻被此項不一致的事物所吸引並感到有趣。「抒發理論」則具有醫學的觀點,十八世紀研究者認為人的神經含有氣體與液體,需要適時釋放過多的壓力。笑對神經系統就像蒸汽爐的放氣閥,如同史賓塞說笑類似打嗝是一種「生理上的能量抒發」。對應於某些社會存在的禁忌,笑話指涉的是可以被顛覆的虛擬世界。透過這層保護機制,反而更能得到抒發,對於身心健康皆能產生洗滌作用,回歸到平和的秩序。

本次講座所探討的四部經典喜劇,皆將上述的理論功能發揮到極致。《利西翠妲》是古希臘亞里斯多芬尼的劇本,以性罷工來嘲諷窮兵黷武的男性與女性。《絕不付帳!絕不付帳!》的作者為義大利達利歐弗,旨在批判使物價上漲背後官商勾結的社會現象,並運用假孕生產的情節,達到諷刺及博君一笑的功能。賴聲川導演的《暗戀桃花源》為一齣錯置喜劇,多次於國內外各地公演屢獲佳績,並曾改編為電影。劇中,因為預定場地的時間錯誤,導致兩家劇團分別得在同一個舞台彩排,進而營造出亂中有序、對話有理的「超文本時空」。現代悲劇與古代喜劇類似雞同鴨講的情節,彼此卻又能互相對話的案例非常罕見,著實也沖淡劇情裡的悲劇元素。《莎士比亞作品全集斷章取義版》是二十世紀後期西方喜劇以諧擬(parody)嘲諷經典的代表作之一。此類作品藉由顛覆經典的模式,將喜劇推向新的里程碑;而莎士比亞的劇作也是常見被改編及賦予反骨精神的案例。這齣戲在不到兩小時的時間以拼貼、谷阿莫法快轉和倒轉方式演完所有莎翁的劇作,這種解構與大鬧經典的改編方式,能讓觀眾為之讚嘆及莞爾一笑。

透過姜翠芬教授精闢的解說,使師生們理解笑衍生的文化寓意,並搭配戲劇的觀摩更能深刻感受幽默的正面能量。最後,在熱烈的掌聲下,為本學期講座活動畫下完美句點。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