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淺談新興病毒與新型冠狀病毒


淺談新興病毒與新型冠狀病毒

醫技系/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 郭瑞琳副教授

一、新興病毒是什麼?

新興病毒在自然界裡未必真的是新的病毒。他們可能原來就是自然界的一份子,只是過去僅感染野生動物而未傳染到人類或造成疾病而被忽略。隨著人類與大自然的界限越來越模糊,讓人類有機會接觸到這些病毒。尤其是現在長途旅行的交通便利,很多城市人口密集,一旦這些病毒可以感染人類細胞及複製時,那便有可能在人群中傳播,對人類健康造成威脅。許多新興病毒都是 RNA 病毒,例如 SARS-CoVMERS-CoV SARS-CoV-2 冠狀病毒;這些 RNA 病毒複製時,可能會產生突變或重組。當病毒遇到新的宿主或環境改變時,某些突變可適應新的宿主並在新的宿主繼續複製傳播。

新興病毒若在人類中傳播,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如果病毒致死率不高症狀輕微,那很可能就會讓人較無警覺,持續在人群傳播。但是如果感染症狀嚴重而且發病時間短,人們比較會有警覺,並用公共衛生手段阻斷這類的感染症蔓延。不論是哪種結果,根據過去的經驗,這些新興病毒感染症,終究會加重醫療體系的負擔,並造成恐慌。

二、SARSMERS 及新型冠狀病毒 (2019-nCoV SARS-CoV-2)

冠狀病毒(coronavirus)在許多動物廣泛存在,過去也有數種冠狀病毒會感染人類造成普通感冒或肺炎。這類病毒具有外套膜,病毒顆粒大小約 120 nm,其中包裹一條長度大約 30,000 核苷酸的正股 RNA。因為病毒在電子顯微照相中看似王冠或日冕形狀,所以被稱為冠狀病毒。

人類冠狀病毒在 21 世紀前並未引起大眾注意。但是在 2002 年底至 2003 年,在中國爆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疫情,台灣也在 2003 3 月有境外移入案例。因為造成的疾病嚴重,致死率也高( 10%),在台灣引起極大的恐慌。後來的科學研究發現造成 SARS 的病原為一種名為 SARS-CoV 的冠狀病毒。目前的研究認為這個病毒的天然宿主為蝙蝠,可能藉由中間宿主果子狸,傳播到人類。在 SARS 疫情結束後 9 (2012 ),科學家發現另一種冠狀病毒對人類造成嚴重疾病中東呼吸道症候群(MERS)冠狀病毒感染症。這個感染症累計到 2019 9 月全世界總共約有 2500 人被確診,感染死亡率有 34%。因此,MERS-CoV 是具有高致病力的冠狀病毒。目前研究認為 MERS-CoV 的最早來源仍為蝙蝠,藉由駱駝當中間宿主傳播到人類。正當 MERS-CoV 疫情受到控制時,在 2019 年底,中國武漢爆發不明原因肺炎,隨後證明這種肺炎是由新型冠狀病毒所引起,此病毒剛開始命名為 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後來國際病毒命名委員會將之命名為 SARS-CoV-2,而 WHO 將這個病毒所造成的疾病稱為 Coronavirus Disease-2019,簡稱 COVID-19。在短短 3 個月內( 2020 2 21 ),全世界已有超過7萬個確診案例,超過 2 千個死亡案例。根據最新的研究,這個病毒的來源可能是蝙蝠,但是中間宿主至今仍未有定論。

三、研究新興病毒的重要性與意義

近年來不論是人類遷移、長途旅行交通便利、森林的開發、都市化人口集中、野生動物遷徙或是家禽家畜的運送,都提高了人類接觸及感染新興病毒的機會。在這些病毒感染出現的當下,如果我們可以有快速的診斷及了解這些病毒的致病分子機轉,將可以提供我們預防及治療策略。這也是當下世界各地的病毒學家積極在做的事。本校的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在政府及長庚體系全力支持下,持續研究新興病毒感染症。研究重點包括多型的腸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日本腦炎及茲卡病毒等,目前也積極投入新型冠狀病毒的研究。研究範圍包括快速鑑定這些造成嚴重疾病的新興病毒,進行新的抗病毒藥物篩選,並與林口長庚醫院合作開發新興病毒檢驗流程及臨床研究。

四、如何防止新興病毒擴散?

因為野生動物身上很可能帶有未知的病毒,我們除了避免接觸這些野生動物(不干擾、不接觸原則),也應避免生食禽鳥或動物。經常留意周遭的環境清潔及個人衛生習慣,避免蚊蟲、跳蚤、老鼠的孳生。出國旅遊洽公時,一定要注意疾病管制署所發布的旅遊警戒,避免前往疫區。若自疫區回國,一定要自我警覺身體狀況,自主健康管理。一旦出現健康異常,迅速就醫並且據實告知醫護人員旅遊史及接觸史。面對新興的傳染病,出入公共場所,更應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避免頻繁接觸口鼻眼等黏膜。除了注意國家疫情指揮中心的訊息外,也要關心自己與家人的身體狀況與健康,守護自己也保護別人的健康。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