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輕度認知障礙的運動與認知訓練

輕度認知障礙的運動與認知訓練

職能治療學系暨行為科學碩士班 陳柏伃助理教授

失智症的病程從輕度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逐漸演進到輕度、中度、重度失智症。其中MCI是一個介於正常認知功能到輕度失智症間的過渡期,雖然無法解決複雜的工作任務,但能維持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Peterson, 2001)。在臨床上MCI患者每年約有10-15%左右會進展為失智症。根據衛福部(民國100)委託台灣失智症協會進行的流病調查結果顯示,台灣65歲以上老人有16.04%患有MCI4.97%被診斷為失智症。到目前為止,不管是退化型或血管型失智症,都沒有任何有效的治療方式,這隱含一重要訊息:在高齡社會中,進步的醫療照護雖可維持失智症患者的生理功能與延長生命,但其認知障礙造成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缺失,卻成為了照顧者沈重的負擔。照顧者的沈重照護壓力,也反映在照顧者有較高罹患心理疾病的風險(Conde-Sala et al., 2014)。在整個社會層面來說,照顧失智症患者的社會成本高,同時也消耗其它有效的醫療資源。因此,如何預防(或減緩)MCI患者惡化成失智症,或是能及早診斷MCI以便儘早治療,成為當前熱門的議題之一,本文重點將簡介目前對MCI的介入方式。

MCI 的藥物治療上,各國正在展開各種藥物實驗,其中包括乙醯膽鹼脢拮抗劑(ACE inhibitor)、維他命E等。除了藥物外,目前學界認為認知訓練與運動訓練,可減緩MCI惡化成失智症的進程。目前市面上的商業化認知訓練軟體,大多是針對注意力、記憶力、執行控制能力、與視覺空間廣度等進行訓練。通常這些訓練必須要是大量、密集、且持續數個月,以增進其認知功能(Anguera et al., 2013)。但是電腦化的訓練模式比較常被詬病的一點是,訓練效果常常只能在訓練的單一向度上看到,而無法類化到其他向度。另一方面,運動可以增加記憶力與學習力的效果,是大家較為熟悉的。其中的機制是運動可以引發整體的新陳代謝,並調節生長因子,例如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幫助維持細胞的生理反應、以及促進神經再生(Adlard et al., 2005)Willey 等研究者 (2016)在一個以健康的中老年人族群為基礎的研究中指出,比起有規律運動者,沒有運動者在五年後產生認知退化的比率,顯著高於有運動的老人家。顯然運動對於老人家的認知衰退,扮演保護因子的角色。至於運動對於MCI療效的研究,過去研究大多聚焦於中強度的有氧運動訓練為主(Heyn et al., 2004)

開始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相較於單一訓練模式,在運動時融入認知成分以增加挑戰性時,可以引發更多的神經活化(Fabel et al., 2009; Langdon and Corbett, 2012)。目前結合式認知與運動訓練主要有兩種形式─依次進行運動訓練及認知訓練(順序性訓練)或在雙重任務模式下同時結合兩種訓練進行(同時性訓練)。順序性或同時性訓練似乎均可以提供參與者不同程度的認知挑戰,然而目前仍不清楚哪種組合方式具有較好的訓練效果,仍為研究者欲解決的議題

高齡團體之電腦化認知訓練

高齡團體之電腦化認知訓練

高齡團體之下肢肌力訓練

高齡團體之下肢肌力訓練

高齡個別之電腦化認知訓練

高齡個別之電腦化認知訓練

高齡團體之平衡訓練

高齡團體之平衡訓練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