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95學年本校鼓勵學生赴國外研修-成果分享

 

 

 

 

95學年本校鼓勵學生赴國外研修-成果分享

 國際學術交流中心 宋奇築組員

  本校國際學術交流中心自正式成立以來,除獲得教育部95年度菁英專案及96年教育部「學海飛颺專案獎助」,更運用本校「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經費,積極推動本校學生赴國外進行研修,擔任交換學生。

  自95學年度以來,經由各院推薦,已陸續獎助9名交換學生赴國外姐妹校研修,選送名單及心得如下:

系別

姓名

研修學校

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

顏宏融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Division of Immunology and Hematopoiesis, Department of Oncology

臨床醫學研究所護理組

劉莉妮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

醫務管理學系

楊美芬

美國康乃迪克大學

生物技術學系

周沛宜

美國康乃迪克大學

企管研究所

吳欣芳

法國塞尚大學

企管研究所

吳靜昕

法國塞尚大學

醫務管理學系

李鈞喬

法國塞尚大學

工商管理學系

陳姵妏

日本立教大學

生命科學系

周瑋祺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大學

研修心得:

在UCSD(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的求學生活

生科系四年級 周瑋祺

  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一年求學經驗與生活,很難用幾頁的心得來描述。國外留學並不是件簡單的事情,當初對於國外生活的憧憬與嚮往,往往和當初所想的有所出入。要自己飛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除了要跟學校問清楚課程的問題,甚至要學會處理生活的瑣碎雜事。不過也因為這些經驗,讓我學習很多。

  UCSD 幾乎每天陽光普照,當我第一次踏入校園時,心中充滿了興奮感,感覺朝氣十足。一開始要拿著地圖,研究每天上課教室的位置。美國校園跟台灣有很大的差異,走在校園內,處處可見廣大的草坪,許多學生愜意的躺在草坪上唸書、曬日光浴;學校內也有很多棟圖書館,每到期中、期末考就是學生聚集的地方。在校園內也可以看到學生的活躍,每到中午都會有許多表演活動。走在校園裡,我體會到美國大學的多元性及豐富的資源,能在這樣的環境下求學,實在是件幸福的事情。

圖一:通往學生中心的水道,學生中心內有許Food court及書店,或是許多社團聚集處 圖二:學校的指標Geisel Library,因其造型特別而聞名。

  在 UCSD 念生物的課程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因為主修生物的學生,大部分都擠破頭的想要考進醫學院,彼此的競爭自然很激烈。以前在台灣唸書時,常有一種念頭就是“回去自己也可以唸”,課堂上有認真聽就好。但是在美國已經培養了一種上課要全神貫注做筆記的習慣,無論什麼課,一本筆記本與一隻筆,是每位學生必備的東西,大家都很認真聽課,我幾乎沒看過學生在課堂上睡覺或是聊天,只要來上課,大家的筆都動不停,老師說什麼大家都跟著抄,每個人都唯恐自己遺漏了什麼重點。我一開始很不習慣,覺得老師說的其實課本也都有,實在不必多花力氣做筆記。久而久之,我慢慢的學習從自己筆記中歸納出重點,用自己的方式去念書,而不是一味的猛啃教科書。

  我想分享這一年中我最難忘的一門課:Genetics。這堂課也許是因為是我的必修,當初抱著非常謹慎的心上這堂課,尤其學生數量又是高達快三百人,壓力實在不小。這堂課的老師是Stuart Brody,我很喜歡他,所以一直記住他的名字。他的年紀很大,大約七十幾歲,第一次看到他站在大教室前,我心裡想著這應該是個蠻容易讓人睡著的一門課。他慢慢的拿出他的筆記 ( 因為教學多年 他的筆記都已經泛黃 ),很有條理的把上課大綱寫在黑板,並開始他的講課。上了一兩次後,我發現我愛上了這堂課,雖然老師的年紀很大,但也許更因多年的教書經驗,他深深掌握每位學生的注意力。他的課總是很有條理,不會突然給我們很難的東西,卻會用他的方法讓我們理解﹔而且很注重與學生的互動,常常在課堂中都會有個 question 時間,學生更是踴躍的發問。除了課堂上的教學,在 spotlight 時間,他會把他看到報紙有關 genetics 的新聞與我們分享,或甚至說他有趣的經驗,令學生們哄堂大笑。上他的課我從來不會覺得無聊,我感覺到真的從他身上學到很多知識。在最後一堂講課時,他向全班說﹕Thank you, everybody. I hope you’ve learned something from my class。全班給予如雷的掌聲,這是我第一次對於上課有感動的感覺,也是在美國上課最棒的經驗。學生上課的積極態度、老師教學的魅力、課後有TA ( Teacher Assistant )  的討論時間供學生們互相討論,雖然上課唸書很辛苦,但是這種態度經驗,對我而言受用無窮,我希望能將這種精神繼續用在我未來求學的路上。

  在學校除了上課外,我很榮幸的可以進入錢煦老師的實驗室幫忙。錢煦老師是位很和藹的人,即使他擁有美國各大院士的榮譽,他親切的態度始終令我印象深刻。一開始我抱著不太有機會進去他實驗室的心情寫信給他,出乎意料的,他很快就回信給我,答應讓我進他實驗室,並由一位 Post Doctor, Jason 帶我。剛進實驗室真的很緊張,一方面要很快跟上他們講話的速度,他做的主題或一些專有名詞等等,都要花更多時間自己搞清楚;另方面也要會做實驗,稍微做錯了一步驟,往往就要全部重新。有時候會覺得很喪氣,懷疑自己做實驗的能力,不過 Jason 也會告訴我這種經驗是大家都有的,只要將自己犯錯的地方記得,下次改過就好。幫Jason做了幾個月後,也漸漸順手,不需要他告訴我每天的進度,我也不再每天戰戰兢兢的走進實驗室,並且認識了許多在同間實驗室幫忙的大學生。美國大學生會常常換各種實驗室以獲取經驗,所以跟我一起幫忙 Jason 的大學生大概就有5、 6個,大家會在實驗室一起做實驗,聊聊上課情況,雖然有時候要待在實驗室一整天,不過能大家一起做實驗確實也為此帶來一點樂趣。

▲與錢煦教授合影 ▲與實驗室合影

  這一年自己在國外生活,我深覺獨立是很重要的事情。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要有自己的想法,會處理問題,必須學會買菜煮飯打掃房子,甚至美國學生更是把上班當作自己的經濟來源;相對的,台灣學生在這方面應該要多學習,大部分台灣學生觀念就是把書唸好,其他事情讓父母操心,遇到問題就找人求救。雖然把書唸好很重要的,但學會把學業與生活都兼顧到,才是一種責任感的表現。

  美國是個文化大熔爐,我初到美國時,很努力的想將英文程度提高,想要更快速的打入美國人的生活。對於英文的練習,不外乎多聽多講,一開始其實不太敢開口 ,最常做的事情就是開著 CNN,一面聽一面學著主播的音調。後來認識了不同國家的人,開始盡量讓自己說話,除了念學校的課外,我平常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和室友聊天,訓練自己說話的流暢,或是看電視看電影,不僅對於聽力很有幫助,更可以藉一些電影影集更了解美國人的文化。

  感謝教育部及學校提供這個機會讓我出國求學,讓我成長許多,體驗了大學生的生活、認識很多不同國家的朋友、走遍了美國各處景點、擁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際遇。在美國這段時間,當然也曾因為功課或是實驗壓力感到很灰心沮喪,或要自己處理很多事情感到無助而想念台灣,但是慢慢的我學會自我調適與冷靜處理,必須靠自己努力,去度過低潮或挑戰。

  2006到2007年是我人生至今最精采難忘的一段,許多人說到美國一趟,視野會變寬廣,我想是的。我不敢說我獲得什麼大學問或大收穫,但因為環境所致,我有更寬闊的心胸對待事情,發現自己更有許多方面要更努力,我會一輩子記得自己在 San Diego 生活的這段美好時光!

民國96年8月1日於台灣

結語:

  為推動本校學生赴國外研修,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將每年定期公佈獎助金申請及交換學生事宜,並辦理多場校內說明會。學生赴國外研修成果發表於長庚校 訊電子報及本中心網頁 。期望未來能協助更多學生踴躍申請赴國外研修的獎助金,為大學與研究所生活增添難忘的求學經驗。

 

瀏覽數: